高瑗 |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发布者:孙婷发布时间:2023-12-18浏览次数:10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记华东政法大学第二届“问渠源”研究生年度人物奖获奖者高瑗


高瑗,校2022年“大学生年度人物”获得者。国际金融法律学院2022级研究生,校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2021-2022年全国、云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事迹曾获《中国青年网》、共青团普洱市委、共青团景东县委等媒体报道。杭州亚运会、上海进博会、研究生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总志愿服务时长超4000小时。

绩点3.98,综测年级第一,参与各级科研课题7项,9项国家级竞赛获奖,长三角法律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研究生创新项目课题一等立项,与导师罗培新教授一同在《上海证券报》上发表文章,并被新华社、中国证券网、新浪财经等转载;本科年级排名前5%,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等称号,还被评为“华政十大学霸”。法学是本专业——高瑗希望自己能始于法,而不止于法,真正地把学问用到实践中去,彰显法律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于是加入了青年志愿者的队伍,并在这条路上笃定前行。

在校期间,高瑗参与了数十项志愿活动,包括去小学开设普法课堂,“音画梦想”短线支教,面向留守儿童的“天阶义务家教”,上海自然博物馆义务讲解员,华政附中大学生辅导员,长三角人工智能大会、上海城市定向越野赛、佘山马拉松、复校四十周年校庆等,亦无偿献血数次,在助人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与价值感。

华政人,山海情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怀揣着一腔热血和激情,高瑗在本科毕业后毅然决然地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投身春风化雨的支教事业。支教期间,作为队长的她始终以身作则,埋头苦干,主动承担最多、最重的任务,最早起、最晚睡,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两手抓,都尽全力做到最好。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一份份至纯的信任,她不断自学教学技能,钻研教学方法,久久为功,将本班的数学平均分提高了近15分。

除了教学工作,她犹如孩子们的大家长,“时刻待命”照顾他们意外百出的日常生活。半夜起床安抚胃痛的小朋友,冬天流感肆虐的时候早自习前给教室喷洒酒精消毒,晚自习后帮学生打水泡脚,随时为磕磕碰碰的孩子们消毒包扎,带着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下山看牙医、配眼镜、打疫苗……还利用周末时间穿越几十里泥泞山路,走遍本村14个小组,入户走访了83个家庭,克服语言的障碍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

同时,高瑗带领研支团成员们创新工作方式,联动社会资源,一年间募集教学一体机、洗漱用品、过冬衣物等各类物资价值超过34万元,联动校友会首创大型一对一资助计划,共帮助结对70名小学生,预计每年将为山区学子募得助学金近20万元;创立了“华政附属麦地完小”公众号扩大宣传,图文素材累计阅读量破万,视频号播放量过千。

一年的时间让高瑗与山区的孩子们建立了紧密的情感联系和不解之缘,即使支教期满归来,也希望发挥一切光和热,助力他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2023年6月,高瑗又再次回到支教地,并用自己的工资和奖学金设立了“毓秀•依岩”科学奖学金,以鼓励山里的孩子们积极学习科学知识,一年将帮助15名小学生。

做温暖正义的法律人

支教的经历让高瑗多了一份内心的坚定和淡然,她希冀自己能与苦难共情,做一个有温度的法律人,于是加入了研究生法律援助中心,成为了一名婚姻部的志愿者,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线上线下值班200余小时,接手20余个案件,还获得了6封来自当事人的感谢信。在法律援助的过程中,高瑗除了发挥专业力量,进行准确法律分析之外,亦致力于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给出“接地气”的建议,让当事人感到平等和尊重,公平与正义。今年6月,高瑗亦受到云南楚雄市党校的邀请,带队开展乡村普法,获得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并被楚雄市政府、共青团楚雄市委、楚雄政法、楚雄融媒体中心、华政青年等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