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由我校研究生院主办的建校70周年系列讲座暨研究生格致大讲堂第171讲顺利举行,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财经法学》副主编刘权副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主题为“行政法学论文写作之道”的讲座。此次讲座作为我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之一,由我校博士生导师章志远教授主持,约300名师生在线参与。
刘教授首先从“论文选题”这一话题切入,指出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具备新颖性、现实性、前瞻性、持续性四个特点。论文选题可以分为理论性选题和实践性选题,两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有所相融,实践性选题也应当具有理论反思。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论文和著作、关注立法修法动态、研究执法案例和司法判决、参加学术会议和出境访学交流等方法发现好的选题。确定好题目后,要“动手动脚”广泛收集各类文献,精读一手文献并做好笔记,做好这些工作不仅对论文的写作大有裨益,也有利于对该问题长期的跟踪研究。
接着,刘教授对“论文标题、摘要、关键词”的拟定和书写作讲解。他认为,其一,论文标题要尽量简短,少即是多,少用“浅谈”“刍议”“试论”“论”“研究”等词汇;同时由于副标题主要承担限定研究范围和学科范围、廓清研究对象和标识文章性质等功能,在写作中也要尽可能少用。其二,论文摘要是论文核心观点的客观概括,要与引言的内容相区别,叙述时应当使用第三人称,切忌出现“本文”“笔者”,行文做到意思连贯、语言简明、用词精炼,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不分段且慎用长句。其三,关键词是全文论述主线的关键点,其好坏会影响论文的检索率与被引用率,过大的关键词无法体现文章的价值和亮点。
最后,刘教授以“凤头猪肚豹尾”点明“论文正文”的写作之道,并分别从“引言”“主体”“结语”“引注”和“修改”五个方面进行分享。其一,对于正文的“引言、导言或导论”,作者应当叙明三个问题,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现状如何”“如何进行研究”,从而有助于读者找准问题重点,理解作者思路。其二,对于正文的“主体”,他强调论文的书写有别于写教科书和课题报告,不要过多赘述基础性知识,要主次分明且注重理论性;同时,应当论点鲜明,表达准确、精炼,做到“篇无剩句,句无剩字”,文章不同部分之间具有逻辑关系,层层递进。其三,对于正文的“结语”,要概括和提炼文章的核心结论,不简单重复前文,说明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提出未竟的理论与实践命题,升华主题。其四,对于“引注”,他结合自身经历,指出引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以必要为原则。在引用时尽可能间接引用,引用的文献类型要多样化,尽可能引用一些外文文献,对于自己没有阅读或核实的文献切忌引用。其五,对于“文章修改”,他强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完文章后不急于投稿,不妨经历一段“投稿冷静期”,将文章放置一段时间后再看,可能会自行发现文章的漏洞与不足。此外,也可以通过同行评议、会议报告、审稿意见等方式,发现文章的问题并进行修改。总之,他希望同学们多阅读、多思考、多写作,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互动环节,我校教师黄娟、马迅,博士生牛延佳、马琳昆就自身体会和疑问与刘教授进行交流,提出了“如何在刊物偏好和自身研究志趣之间得到平衡”“写作时文章篇幅如何选择”“在论文写作中如何进行比较研究”“学生如何进行投稿”等问题。刘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回答与点评。讲座最后,章志远教授进行总结,指出这是一场高水平、精致化的讲座,可以看到刘教授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方面惊人和持续的努力。
为更好地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效提升我校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由研究生院主办的建校70周年暨研究生格致大讲堂系列讲座,特别推出了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专题分享,以期为广大研究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术指导。同学们表示,这些讲座来得正是时候,特别是对于刚进校的研究生新生,有了老师们专业的引领,他们更加明确了学术研究的道路和方向。研究生院后续将继续推出系列学术活动,助力我校新时代高端创新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