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官网上公布了第十三批法律实习生人选名单,我校有4名研究生入选,分别是刑事法学院张栋教授指导的2022级硕士研究生陶泽宇、国际法学院李伟芳教授指导的2022级硕士研究生姜懿格、知识产权学院丛立先教授指导的2021级硕士研究生钱鹏宇、法律学院邵军副教授和刘东副教授指导的2021级硕士研究生赵佳诺,近期他们将赴最高人民法院实习,向他们表示祝贺!
长期以来,我校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深化协同育人,早在2005年,我校就开始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合作开展“法律助理”项目,探索法学专业学生担任实习法官助理,取得良好成效,已成为国内法学研究生“产、学、研、用”一体化实务能力培养的特色品牌,2022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我校积极参与最高人民法院法律实习生项目,目前已有26名研究生荣获“优秀法律实习生”。今后,我校将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精神指导下,继续推动法学院校与法治工作部门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环节深度衔接。
此次最高人民法院面向全国高校招收70名法律实习生,报名通知发布后,我校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踊跃报名,经学校综合选拔,共推荐了5名同学,最后4名研究生入选。面对如此珍贵的实习机会,同学们艳羡不已,都想知道申请成功的秘诀,为此,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特地采访了入选的四位研究生,下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终有轻舟越过万重山
陶泽宇,女,中共党员,刑事法学院2022级诉讼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方向)硕士研究生,
导师:张栋教授。
每进入一个新阶段,我都会给自己设定阶段性小目标,“去最高院实习”是我在进入华政园时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作为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是法学生心中的神圣殿堂,它庄严神秘,于我而言有着天然吸引力。我期望自己能在理论探索时与实践并行,去最高院实习能够接触前沿司法动态、锻炼法律实践能力,更能磨练心境去骄去躁。细看每一位最高院实习生的履历,无不是信仰坚定、基础扎实、本领过硬。我深知自己距离叩开那扇大门尚有不足,于是怀着这颗期待的种子奋楫笃行。
志之所趋向,水击三千里。充分的实力沉淀是最高院的敲门砖。在前期积淀过程中,我以兴趣和能力为导向,从多个方面拓宽履历维度。出于好奇和自我挑战,参加ICC中文模拟法庭竞赛,获得国内赛一等奖、国际赛亚军;抱着对志愿服务一如既往的热爱,成为华政研究生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累计为50余位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意见;怀着为民初心,担任刑事诉讼法专业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支部书记,守公心,走正道,做实事;为了体悟知行合一,四次投身法律实践,其中三度前往法院检察院……回望来时路,惟踏实与赤诚。
在最高院实习项目的校内选拔阶段,基于前期的积累,我从教育背景、科研竞赛、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等多个方面分类梳理过往经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填写申请表;学院初筛后推荐至学校参加面试,以真诚之心展现真实自我是通过的关键。获得学校推荐名额后,需录制三分钟自我介绍视频用以最高院选拔,在扎实清晰的内容之上,自信、大方、娓娓道来,目的在于将过往履历、申请原因有逻辑地展示给最高院老师。尽管这一环节留给我准备的时间并不充足,但得益于过往演讲、模拟法庭经历锻炼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幸运地接到了最高院电话。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如今我即将叩开最高院大门,一路走来,离不开导师张栋教授的栽培与鼓励,离不开华政对学子逐梦最高院的支持,离不开家人、师长、朋友始终如一的坚实后盾。记得临行前老师嘱咐我,“去了最高院要学习真本领,研究真问题,做些真研究”。我深谙此行责任之重、期待之深,也将心怀感恩与敬畏,珍惜最高院给我们登高博见的机会,虚心向学、脚踏实地,坚定法治信仰,精进业务能力,努力成为温暖正义的法律人,在未来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书写法治新篇章。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姜懿格,女,中共党员,国际法学院2022级国际法学专业(国际法方向)硕士研究生,
导师:李伟芳教授。
何其有幸能够入选成为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三批法律实习生!研一入学,我便关注到了最高法的实习项目。尽管之前有过基层法院、中院和高院的实习经历,但能去最高法实习一直是我的心之所向。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律实习生制度,让法科生心目中的“最高殿堂”成为可实现的美好目标。回想这段参加最高法院实习生选拔的过程,有焦虑、有担忧,但是导师李伟芳教授的鼓励与肯定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与担忧,是父母与朋友们义无反顾的支持与陪伴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
最高法实习生的选拔可以简单分为“学校阶段”和“最高法阶段”。在校内选拔阶段,首先由各学院根据报名表进行初审并确定学院推荐顺序;其次由学校面试选拔,提前准备好1-2分钟的自我介绍,之后将回答评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在最高法遴选阶段,需要提交3分钟内的自我介绍视频,我主要从学习成绩、竞赛经历以及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展开,之后最高法会对各个学校提交上去的人员名单进行进一步筛选,并最终确定名单。
关于报名表以及简历的经验方面,强调亮点、严肃体面是比较关键的。在报名表的填写过程中要最大程度展现自己的优势,一方面将所得奖项在报名表中有序列明,包括但不限于模拟法庭竞赛、其他国家级竞赛、省市级荣誉等;另一方面也要写明自己参与的实习经历以及其他活动经历,丰富的实践经历将是比较大的优势所在。在面试阶段要注意表达流利、富有逻辑,校内面试的形式以及问题比较基础,会根据简历提问,回答时随机应变即可。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在未来最高法实习的日子中,我将勤恳研习、踏实工作,高标准完成实习中的各项任务,汲取实践养分、苦练业务本领,努力成长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心中法治梦想的火种已经种下,我愿意用一生去点亮、去散播,努力成为一名正义温暖的法律人,让百年皂角树下的宝贵经历,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
行千里,致广大
钱鹏宇,男,共青团员,知识产权学院2021级知识产权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导师:丛立先教授。
夏天就像是幸运的代名词,一直不敢相信自己有一天也能去往中国法治的最高峰—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实习。很幸运自己能把握住这次机会,成为最高院的第十三批法律实习生之一。
为了把握这次机会,研二伊始,我就申请到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进行实习。在那里我深刻感受到了法院是我国司法实践的第一线,在高院实习期间我见识到了较高水平法律人之间的顶级博弈,并顺延合议庭老师的审判思路,位以居中裁判者的视角,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去解决相关问题,自身对于法律条文的理解也更加透彻。2023年9月8日无疑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天之一,这是我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实习的最后一天,也刚好是我收到入选成为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三批法律实习生公告的一天。刘军华庭长在实习生的结业仪式上总结到,他希望我们实习生“不忘初心,莫负青春,好好生活。”我对此有很大的感触,未来5个月的最高法实习对于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那里我可以见识到更高层次法律思维的碰撞、可能会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且北京相对于上海对于我来说又是一个向往而又陌生的城市,但当最高法政治部老师询问我是否能够全身心投入这份工作时,我还是表达自己坚定的态度,“君子坐而论道,少年起而行之”,期待这次实习为我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最优解!
在此我认为,实践经验很重要,在本科学习期间我参与学生工作,并积极参与各项比赛,涉及辩论赛、模拟法庭、志愿者、社会调研等多个领域,在硕士研究生时期,主要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并在高院实习期间参与了很多法院的调研活动与日常的审判活动,就如总理所说“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只有深入调查,才会发现问题症结之所在,徐俊副庭长在我实习期间也指出:“文书写作只是实习生活的一部分,更多的需要通过调研去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实习的价值。”行千里,致广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我们法学生的根本要求,“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希望我可以站在中国司法实践的顶峰,一睹那壮丽风景。
宁静致远
赵佳诺,男,预备党员,法律学院2021级诉讼法学专业(民事诉讼法方向)硕士研究生,
导师:邵军副教授、刘东副教授。
非常荣幸能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三批法律实习生。在经过校内报名、校内面试以及最高院遴选三个阶段后,我得以入选。在欣喜之余,我深知成功入选离不开我导师的悉心培养、研究生院老师的推荐、家人的无条件支持。
从研究生入学以来,老师就教导我们,诉讼法学生要敢于作“两座桥”,一座是连接“实体”和“程序”的桥,一座则是连接“理论”与“实务”的桥,我始终铭记于心,并将此作为我的学术信条。在过去两年的学习生活中,我的导师邵军教授多次召开读书会,组织同学们认真学习、研讨最高院指导案例、学习新证据规定以及强制执行法草案等;刘东教授悉心指导我的论文写作、挖掘问题意识、鼓励我积极参与学术竞赛活动。正是因为老师们的辛勤培养和指导,让我不仅学有所获,也形成了学科素养以及法律适用思维,达到了本次遴选的标准。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情况,谈一谈申请的经验。首先,研究生期间要多出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注重积累,戒骄戒躁,在撰写期刊论文中要反复推敲、认真打磨,在学术竞赛中要不断尝试、积极参与。其次,在书面筛选阶段,要从学术成果、竞赛经历、社会实践等多个层面展示自我。再次,在校内面试环节,要大方、礼貌地回答老师们所提出的问题。最后,在向最高院发送自我介绍视频时,一定要保证画面清晰、流畅,谈吐大方、自信,可以谈谈自己对最高院实习工作的认识以及自己的努力方向。另外,在报名之前,一定要与导师进行沟通,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做到实习和学业两不误。
明德崇法,笃行致知。希望自己在之后的实习中能保持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品格。在认真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始终保持对学术研究的热忱,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