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刑事政策与刑事法治

发布者:张震宇发布时间:2023-10-29浏览次数:11

【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体系建设重点课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精神,我校积极完善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体系建设,探索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门课程模块,开展好面向全体学生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我校刑事法学院开设面向我校研究生的《中国特色刑事政策与刑事法治》(2学分)选修课程。课程负责人为孙万怀、李翔,教师团队成员为姜涛、茆巍、崔志伟、熊波、吴思远。

 

课程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刑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南,站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上,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做出回应。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政策是刑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本课程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刑事法治:

第一,历史发展部分,梳理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刑事法治思想,展现传统刑事法治对于新时代法治建设的积极意义;通过介绍建国后我国的刑事政策及其实践,展现我国的刑事法治建设历程。

第二,规范基础部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理论依据,阐述刑事法治的概念以及基础规范理论,为学生充分认识刑事法治和法律实践打下基础。

第三,实践运用部分,在规范论部分的基础上,简述和分析我国刑事法治实践中的部分现实问题,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于解决刑事法治实践问题的重要作用。

 

课程主讲专家

第一讲刑事政策与刑事法治的传统观

第二讲刑事政策与刑事法治的现代观

主讲人:茆巍

茆巍,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史、司法检验史、医疗史、卫生法学。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法学会等研究项目,发表CSSCI论文十余篇,出版著作一部;入选上海市首届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

 

第三讲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新时代的刑事政策

第四讲刑事政策与刑事法治规范的基础理论

主讲人:孙万怀

孙万怀 华东政法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刑事法学院院长。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韩国安山1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学的教学和研究。兼任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著作类二等奖,最高人民检察院“金鼎奖”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第五届上海市十大中青年法学家。主持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多项,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核心期刊以及《学术月刊》等综合性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刑事政策司法化的内在道德》《重申罪刑法定主义》《刑法学基本原理的理论展拓》《在制度和秩序的边际――刑事政策的一般理论》《刑法的人道主义路径》等专著。


第五讲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观的体系构建

主讲人:李翔

李翔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博士后出站。曾任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工作特别助理。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兼任上海市法学会国家安全法律研究会副会长、互联网企业反腐败与合规研究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上海公益诉讼研究中心)主任。在全国各类法学核心期刊上独立发表专业论文15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独著《情节犯研究》等9部,主编《刑法:案例与图表》《刑事疑案探究》等教材以及合著、参著等20余部。主持“我国刑法立法中的价值取向与方法选择研究”“刑事立法科学化”等教育部、司法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等省部级课题及其他课题近30项,参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的体系建设与实施措施研究”。参与多部法律、司法解释的起草、制定、修改工作。荣获上海市“曙光学者”、华东政法大学“教学名师”“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等称号,并获上海市育才奖、华东政法大学首届中金缘法奖、首届优秀教学贡献奖等。


第六讲刑事政策与刑事司法观的规范理解

主讲人:姜涛

姜涛,法学博士,博士后,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二级教授,“经天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职律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获得第九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被评为人文社科领域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同时,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科技领军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社科青年英才”培养计划,获评江苏省十大青年法学家。

  

第七讲刑事政策与刑事民意观的互动融合

主讲人:崔志伟

崔志伟,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教义学、刑事政策、行政刑法,先后在《中国刑事法杂志》《东方法学》《法学家》《现代法学》《政治与法律》《中外法学》等法学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网络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各一项。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曾获第十三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一等奖。

 

第八讲  刑事政策与刑事实体法治实践论

主讲人:熊波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入选上海市晨光学者、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重点推荐计划)、华东政法大学“经天青年学者”(A岗)、中华法学硕博英才奖、中国智慧法治学术影响力TOP100等人才荣誉称号和人才项目。在学术论文方面,个人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政治与法律》《当代法学》《政法论坛》等权威期刊、CLSCI、CSSCI来源期刊上共发表30余篇文章;其中,4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资料全文转载。部分学术研究成果被中国法学会采纳。在课题项目领域,主持或已结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法学会、司法部、上海市政府、市教委等省部级课题共计10项。 

 

第九讲刑事政策与程序法治实践论

主讲人:吴思远

微信图片_20231022194912

吴思远,刑事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科研助理。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曾获华东政法大学第九届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刑事法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主讲“刑事诉讼法学”课程入选华东政法大学第二届本科生高能课程(金课)。代表“刑事诉讼法学”课程参与首届上海高校示范性本科课堂建设活动。在《法学》《法学家》《政治与法律》《当代法学》等 CSSCI 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摘或转载。出版专著《我国控辩协商新论》一部。主持教育部、中国法学会等省部级课题多项。

 

课程创新特色

本课程创新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本课程针对传统与现代历史上的刑事政策进行了专门的、深度的挖掘,有助于学生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刑法史。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的优秀刑事政策和刑事法治理念,以及新中国的刑事政策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让学生对于我国刑事政策和刑事法治建设的历史背景具有足够的了解。

2.本课程贯彻了“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精神,创造性地将刑事政策与刑法治理的重要方面密切关联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高度上系统地把握刑事政策和法治的内在关联。帮助学生掌握刑事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目标和核心内容,了解刑事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对刑事政策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刑事政策科学化的路径和策略。并且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刑事政策和刑事法治的体系性理解。

3.本课程对于近些年来我国刑法领域出现的重要实践问题进行了专门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本课程的内容贯彻了这一思想,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于前沿问题的现实关怀。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重要实践热点问题,建立起对于现实的刑事实践问题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