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体系建设重点课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精神,我校积极完善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体系建设,探索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门课程模块,开展好面向全体学生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我校知识产权学院开设面向我校研究生的《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2学分)选修课程。课程负责人为丛立先,教师团队成员为龙文懋、王艳芳、于波、阮开欣、起海霞、司马航。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的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建设及专业教学始终。构基于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发展路径,引导学生从创新驱动发展和建构全球治理体系的战略高度上理解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成就和重要意义。统筹国际视野和中国立场,围绕党和国家对全球知识产权治理问题的重大关切,引导学生识别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挑战,提炼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先进经验,探究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中国方案供给。同时引导学生借鉴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最新成果,探究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本土化、现代化发展的完善路径。课程注重提升内容的时代性、高阶性、创新性和价值引导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知识产权专业自信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以实现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国际发展大局的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主讲专家
丛立先,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全国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仲裁员。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合作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其中CSSCI论文四十余篇),发表法治热点评论文章一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司法部、教育部、财政部、外交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等课题项目近五十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教学科研奖励三十余项。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开设知识产权法、版权法、知识产权司法实践专题研究、国际私法、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法治新观察等课程,培养知识产权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一百余人。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法、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互联网法治。
龙文懋,工学学士(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著作权法、商标法、商业秘密法、专利法等领域均有建树。参与多项科技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修订工作,包括《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订、《科技进步法》修订、《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科技保密规定》修订等。曾任全国人大法工委科技室专家顾问、国家科技保密办公室专家顾问、北京市科委科技保密专家顾问、北京市技术市场办市场管理工作专家顾问、国家科技奖励办社会力量设奖管理工作专家顾问等。曾因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订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而获得国务院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表彰。曾获优秀科技法学人才奖。
王艳芳, 2021年9月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华东政法大学,任知识产权学院全职教授。此前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工作25年并任审判长,二级高级法官,获中央国家机关五四青年奖章,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先进个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商标法、著作权法、不正当竞争及反垄断法。兼任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库成员、国家知识产权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专家库成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专家组成员、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
于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兼任上海市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理事、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理事。倡导“产业法学”研究理念,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娱乐法、网络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刑事保护。
阮开欣,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际知识产权教研室主任。上海市“晨光学者”,首批上海市“超级博士后”,“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成员,上海市普陀区青年英才,华东政法大学“经天学者”(青年学者A岗)。兼任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民盟华东政法大学委员会委员,多家CSSCI期刊外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版权法、商标法。在《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CSSCI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获得华东政法大学第二届青年科研英才奖、第三届华东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后、行知奖教金、国浩奖教金等。2018年至2022年负责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暑期学校的承办工作。
起海霞,知识产权学院师资博士后,华东政法大学新文娱法治研究院研究员。法律与英语双专业,英语专业八级,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私法。曾连续两年参加北京市新闻出版研究中心前沿案例课题,参与筛选、撰写国内外版权领域最前沿案例,形成科研成果《版权前沿案例评析(2017—2018)》和《版权前沿案例评析(2018—2019)》,涵盖短视频、云计算、游戏画面、体育赛事、电子商务、Java API等版权前沿问题。近年来,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知识产权》《法律方法》CSSCI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司马航,知识产权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师资博士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博士,马克思普朗克创新与竞争研究所奖学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数据法。近年来,于《德国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图书馆杂志》《科技与法律》等刊物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并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研究项目等重点课题。
课程创新特色
1.课程在内容设计上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历程为逻辑主线,将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先进经验和其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互动关系进行有机串联。
2.从多学科和多角度对中国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中的挑战和机遇进行识别,既对国际知识产权治理中的问题进行确定,又对涉外与跨国知识产权治理的问题进行厘清;既立足于知识产权与国际法的法治体系进行识别,又从全球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政策体系进行识别。
3.在此基础上,统筹国际视野和中国立场,回归到不同知识产权客体的特殊性,从政策、法治、协作等多重维度构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中国方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