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法治战略研究院章永乐院长受邀到我校作讲座

发布者:孙婷发布时间:2024-05-22浏览次数:10


518日晚,由我校研究生院主办的研究生格致大讲堂第199讲在长宁校区交谊楼辉贤厅举行。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法治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章永乐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法统:一个本土‘标识性概念’的近代浮沉”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校研究生院院长屈文生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张志云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徐涛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王银宏教授、我校法律学院于明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博士后吴景键作为与谈嘉宾。

 

主讲环节,章永乐院长从概念史梳理出发,首先追溯了“法统”以及与之相关的“法系”等常见乃至常用的“标识性概念”在中国典籍中的起源,并指出这些概念实则缘起于宗教,“正”与“统”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关联。接着探讨“法统”概念进入法律领域的起点,阐明其是1916年袁世凯复辟失败之后,在该回到哪一部约法的争论中诞生的概念。具体言之,起初是日本学者所使用的“法系”术语使得这一中文佛教用语转变为法律概念,冯国璋受此影响提出了“正统”问题;佛家的“法系”概念作为一种文化沉淀,亦影响到了近代学者对已经成为法律概念的“法系”的理解,“法统”概念亦如是。

随后,章永乐院长指出此后民国历次法统争议实为挟“法统”以令诸侯,“法统”由此遭到一系列批判。陆鼎揆点明了“法统”这一概念的荒谬,重申“人民主权”的重要性;蔡和森、陈独秀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法统”进行了进一步的祛魅,并通过建构性阐释“国体”和“政体”概念打败了“法统”概念。“法统”背后与西方社会建构的文明论相互勾连,第一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文明论的世界秩序,十月革命又继而使得“制宪权”问题从后台走向前台,在此一“铸典宣化”历程的推动下,“伪法统”终于在1949年终结。最后,章永乐院长启发同学们进一步思考本土“标识性概念”研究与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

 

与谈环节,张志云教授从翻译的角度启发同学们对“法统”概念做深层次的剖析与解读。徐涛研究员以“自行车”这一概念“西物东渐”的研究经历,引入概念史的三个研究模式,将讨论延伸至方法论层面。王银宏教授则引导同学们从“法统”和“正义”之间关系去理解这一问题。于明教授通过回顾英美国家人民主权的论辩,结合点校吴宗慈先生《中华民国宪法史》的经历,强调“法统”的消失是因为构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才是当务之急。吴景键博士后结合我校“风自海上起——近代法律人与中外文明互鉴”的专题展,考察我校从圣约翰大学直至今日的发展历程,运用大家熟悉的例子生动阐述他对于“统”的理解。

屈文生教授对讲座作了精彩点评和总结,强调理解“法统”问题,理解法律史上的概念和观念,都有必要回归到历史语境中去。现场同学们围绕概念史、思想史、观念史、语境主义、概念能指与所指等问题与章永乐院长进行了精彩的交流互动,章永乐院长也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时,跟随导师阅读和学习思想史的经历。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