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晚,由研究生院主办的研究生格致大讲堂209讲在长宁校区交谊楼辉贤厅举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毛海波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民商事审判的体系化逻辑”的专题讲座。研究生院副院长伍坚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经济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土生导师王东光,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许凯,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郑彧共同参与讲座并与谈。
讲座伊始,伍坚代表学校对毛海波院长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长期以来在院校合作共建、法律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实践等方面给予我校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毛海波院长以民商事审判中体系化思维的重要性切入主题,深入剖析了在审判实践中如何通过体系化的法律逻辑提升审判效率与司法公信力。他首先强调了掌握规则的立法缘由是开展法律适用与裁判工作的关键。通过对立法意图的深入理解,法官能够更加准确地运用法律工具,合理平衡当事人利益。接着,毛海波院长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善意取得等核心问题,阐述了如何在复杂案件中准确把握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界限。他通过对《民法典》及其相关司法解释条文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在错误登记与冒名交易情形下,善意第三人能否取得不动产所有权的问题,深入解析了公示、公信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毛海波院长重点讲述了如何在审理民商事案件中,通过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把握,合理认定法律关系性质,避免合同形式与实际法律关系的不一致。他强调,体系化的审判逻辑不仅要求对法律条文的深刻理解,还需要审判人员具备对当事人行为背后法律意图的敏锐判断,以实现公正、高效的裁判目标。
毛海波院长总结道,通过精细化审判树立良好的价值导向,不仅有助于推动民商事审判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发展,也对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各位与谈嘉宾分别与毛海波院长围绕讲座主题展开交流。王东光教授首先赞扬毛海波院长凭借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和深入的学术研究,能将复杂抽象的问题通过具体示例清晰易懂地传达给听众。其次,王东光教授分享了他的三点心得体会。第一,法律文本虽然提供了明确的法条规定,但其往往高度概括和抽象,具有滞后性,难以全面应对多变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新兴问题。在讲座中,毛海波院长强调了法律文本立法目的的重要性,这是把握法律条文基本逻辑和规范目的的关键,也是司法者在理解并解释法律,使其能够适应现实生活新情况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第二,体系化的思维在法律学习和实践中同样至关重要,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条文,而应将其与相关制度和规范融会贯通,理清其逻辑关系。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法律条文,还能在司法实践中避免争议和误解。第三,意思表示的真实性问题同样值得深思,要特别注重法律关系或行为本质的分析,避免笼统判断,这也是法律学习的一项基本功。
许凯教授着重就体系化谈了三点感想。首先,体系化思维是每一位法律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有助于我们打破民法与商法之间的隔阂,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穿插和融合。例如,股权让利担保等案例就让我们看到公司法与民法中的非典型担保内容可能存在重叠。同时,体系化思维在法学教育和审判实践中同样重要。在涉外上市审判等领域,我们需要将国内和国际的法律理念相衔接,这要求具备更广阔的体系化思维。其次,许凯教授建议同学们在参加此类高端讲座前做好充分准备,只有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和基础规则,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讲座内容。最后,许凯教授提出了一个关于如何在法律快速变动中保持体系化思维的问题。中国的法律变化迅速,尤其是民营商事领域,如何在这种变化中调试自己的审判思维,克服固有的体系化逻辑,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郑彧教授强调了法律学习的复杂性和体系化的重要性。认为法律实践应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理解法律规则的演变。郑彧教授区分了民法和商法的体系化,指出商法在处理市场创新和突破时的特殊性,以及在审判中应平衡效率和公平。郑彧教授提倡在金融法律实践中给予市场确定性,并通过法院裁判来实现这一点。郑彧教授还讨论了民法与商法在价值观和效率考量上的冲突,以及在审判实践中法官的犹豫和矛盾,认为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法院的裁判应为市场提供明确预期,同时在商事审判领域,应考虑市场特点和创新,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公平。
最后,主持人伍坚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对毛海波院长的精彩讲述表示感谢。随后现场的三名同学就自己的相关思考向毛海波院长进行请教,毛海波院长耐心细致地进行了解答,并与同学们做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落下帷幕!